8月21日凌晨3時15分,泉州閩光5號高爐成功冶煉出第一爐鐵水,標志著該高爐歷經72天停產后,全面恢復生產。此次復產不僅實現“零小套燒損、零嚴重懸料、零設備故障、零風口漏風、零復產事故”的五零目標,更充分展現出公司在復產組織工作中的高效性、安全性和精準性。
停爐期間,5#高爐復產面臨多重挑戰:爐缸溫度長期偏低,導致渣鐵凝結現象嚴重;爐況恢復的有效窗口狹窄,操作容錯率極低;南北鐵口的貫通通道難以順利打通,影響鐵水排出;風口至鐵口的渣鐵流通路徑不暢,制約復產進程。面對這一復雜局面,鐵前事業部始終堅持“預則立,不預則廢”的原則,自高爐燜爐伊始便提前謀劃,系統推進復產方案編制工作。通過組織多輪專題會議集中研討,結合實際工況反復分析復產關鍵環節,并動態調整方案細節,最終形成科學嚴謹、可落地執行的開爐技術方案。最值得關注的是,本次復產摒棄了傳統單鐵口單氧槍的操作模式,首次創新性采用“雙鐵口雙氧槍預埋”模式,為高爐順利復產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。
在設備保障方面,鐵前事業部提前部署全系統設備排查,對關鍵設備的運行狀態、磨損情況進行全面檢測,確保設備無隱患投入復產;同時同步開展多輪聯動試機,覆蓋鼓風機啟停、熱風爐切爐、噴煤系統切換、鐵水罐調配等核心操作環節,通過試機優化各系統協同流程,提升操作銜接效率。從復產指揮人員到一線操作工,各崗位嚴格按照方案執行指令,做到指令傳遞清晰、操作執行到位、跨崗位協同順暢,為高爐順利送風復產筑牢堅實基礎。
8月20日20時18分,5號高爐正式啟動送風程序。工作人員密切監測復風過程中爐溫變化,在送風7小時22分鐘后,啟動捅風口操作,并根據爐況逐步加大風量。鐵前事業部根據爐溫趨勢,及時跟進煤粉噴吹節奏,復風后51小時42分鐘,便將煤比提升至130—149kg/t.Fe,有效控制鐵水硅含量——復風41小時后,鐵水硅含量降至1.0%;46小時后穩定在0.6%-0.8%;至68小時后進一步降至0.4%-0.5%。這一過程不僅縮短了爐況穩定周期,更大幅降低冶煉成本,直觀體現出本次復產在技術突破與精細管理上的顯著成效。
爐火映照初心,鐵水書寫擔當。5號高爐的順利復產,是泉州閩光在煉鐵工藝優化與組織管理領域的又一次創新實踐。此次復產不僅為公司全力沖刺下半年生產經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,更積累了長周期燜爐后快速、安全復產的寶貴經驗,為行業同類高爐復產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案例。
想要了解更多現貨請訪問 超級大賣場 頻道。
Copyright ? 2005 - 2025 中鋼網 All Rights Reserved
全國咨詢/投訴電話:400-700-8508 13676997586 15560247707 E-mail:wang@zgw.com
豫ICP備2021034665號-4
豫公網安備 4101070200212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