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軋無取向硅鋼
無取向硅鋼是含碳很低的硅鐵合金。在形變和退火后的鋼板中其晶粒呈無規則取向分布。
無取向硅鋼(siIiconsteelwithnon—orientedgrain)
含碳很低的硅鐵合金。在形變和退火后的鋼板中其晶粒呈無規則取向分布。合金的硅含量為1.5%~3.0%,或硅鋁含量之和為1.8%~4.0%。產品通常為冷軋板材或帶材,其公稱厚度為0.35和0.5mm,主要用于制造電動機和發電機。
成分
鋼中硅、鋁和錳含量按規定控制在一定范圍,碳、硫、氮和氧含量盡量低。牌號不同,對這些元素含量要求也不同。鋁提高電工鋼強度和硬度并降低延展性。但鋁對降低延展性的影響不像硅那樣明顯,而作用與硅相似。因此,隨牌號增高,硅含量提高到約3%而不再變化,鋁含量可逐步提高到1%。一般牌號鋁含量為0.3%~0.6%。隨牌號提高,碳、硫和錳含量進一步降低。高牌號雜質含量為:S<0.002%、C<0.003%、N2<0.002%、O2<0.002%,以后退火不需脫碳,防止形成內氧化層和內氮化層。此外,要求Ti<0.005%和Zr<0.002%,以防止形成細小的TiN、ZrN和TiC,阻礙晶粒長大。
分類
A、硅鋼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為低硅和高硅兩種。低硅片含硅2.8%以下,它具有一定機械強度,主要用于制造電機,俗稱電機硅鋼片;高硅片含硅量為2.8%-4.8%,它具有磁性好,但較脆,主要用于制造變壓器鐵芯,俗稱變壓器硅鋼片。兩者在實際使用中并無嚴格界限,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電機。
B、按生產加工工藝可分熱軋和冷軋兩種,冷軋又可分晶粒無取向和晶粒取向兩種。冷軋片厚度均勻、表面質量好、磁性較高,因此,隨著工業發展,熱軋片有被冷軋片取代之趨勢(我國已經明確要求停止使用熱軋硅鋼片,也就是前期所說的"以冷代熱")。
性能指標
A、鐵損低。質量的最重要指標,世界各國都以鐵損值劃分牌號,鐵損越低,牌號越高,質量也高。
B、磁感應強度高。在相同磁場下能獲得較高磁感的硅鋼片,用它制造的電機或變壓器鐵芯的體積和重量較小,相對而言可節省硅鋼片、銅線和絕緣材料等。
C、疊裝系數高。硅鋼片表面光滑,平整和厚度均勻,制造鐵芯的疊裝系數提高。
D、沖片性好。對制造小型、微型電機鐵芯,這點更重要。
E、表面對絕緣膜的附著性和焊接性良好,能防蝕和改善沖片性。
F、磁時效現象小
G、硅鋼片須經退火和酸洗后交貨。
冷軋無取向實際上是低取向。冷軋硅鋼片的磁性較高,厚度較均勻,表面質量較好。許多情況下(如電機用硅鋼片)要求硅鋼片磁各向同性,所以20世紀50年代以后出現了冷軋無取向硅鋼片,并且發展很快。這種硅鋼片目前一般采用一次冷軋或臨界變形法生產,其工藝流程為:冶煉→鑄錠→初軋開坯→熱軋→酸洗→冷軋(→中間退火→臨界變形)→成品熱處理。生產方法的基本思想是:通過冷軋制度和最終熱處理制度的適當配合,破壞擇優取向,獲得各向同性。一次冷軋法生產效率高,但因無中間退火的脫碳過程,難以保證高磁性。臨界變形法是在冷軋中間退火后進行變形,破壞已產生的各向異性,同時獲得大晶粒。壓下率一般為8%~10%,但此法常保留一定的各向異性。
中間退火在800~900℃干氫氣或保護氣氛中進行。
最終成品熱處理有低溫和高溫退火兩種。
①在900℃以下退火時,二次再結晶不能顯著進行,磁各向異性不大,磁感應強度高;
②最終退火溫度高于1100℃時,由于發生α-γ轉變,破壞了晶粒的擇優取向,使磁各向異性降低。最終退火均在氫氣或保護氣氛中進行,采用罩式爐或連續爐處理。
Copyright ? 2005 - 2025 中鋼網 All Rights Reserved
全國咨詢/投訴電話:400-700-8508 13676997586 15560247707 E-mail:wang@zgw.com
豫ICP備2021034665號-4
豫公網安備 41010702002121號